治疗胃病,往往要针对不同胃病的需要和药物作用机理的特点,选择合理的用药时间,才能获得最佳疗效。
饭前服
多潘立酮(吗丁啉)、甲氧氯普胺(胃复安)及西沙必利等,具有增强胃肠道蠕动、促进胃中食物消化以及协调食管、胃部和十二指肠运动的功能,对恶心、呕吐、泛酸、嗳气和食后闷胀等症状均有良好的疗效。它们宜在饭前半小时服用,待进食时,药效恰好达到高峰,使整个上消化道在药物的作用下能正常运转。
饭后服
某些碱性药物,如氧化镁、氢氧化镁、三硅酸镁等,主要对过多的胃酸起中和作用,可在饭后1-3小时服用,但皆不宜久服,否则会引起镁中毒。肾功能不全者禁用。
饭间服
即指两餐之间服。慢性胃炎及慢性胃溃疡病患者常用硫糖铝(胃溃宁)、米索前列醇(喜克溃)或麦滋林—S颗粒等治疗,以保护胃粘膜。近些年来发现,隐藏在胃粘膜内的幽门螺与慢性胃炎有着不解之缘,于是医生采用含有胶体枸橼酸铋得乐、迪乐等对其进行治疗。可是,由于这些药物皆需与胃粘膜直接接触才能发挥作用,故宜在饭间服。
睡前服
抗酸药如西咪替丁(甲氰咪胍、泰胃美)、雷尼替丁、法莫替丁及奥美拉唑(洛赛克)等,均是强烈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,它们不仅能缓解因溃疡或胃粘膜糜烂而引起的疼痛,促使溃疡愈合,而且可治疗溃疡病或胃粘膜糜烂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。在疾病急性期,一般主张早晚各服一次,待病情缓解后,改为每晚服维持量。